top of page

管輅的占卜:安平的趙孔曜

自從管輅定居斥丘後,名聲日隆,鄉人宅門多不設防,卻無人敢偷竊。清河太守華表因此徵召他為文學掾,親友皆稱羨。
這時,安平人趙孔曜聞名而來。趙聰慧博學,才思敏捷,與管輅交情深厚,如同管仲之於鮑叔牙。他特地自東郡發干縣趕來相見,感慨道:
「先生胸中才華浩瀚如海,古來罕有,當世更無匹敵。應當振翼高飛,何必困於俗務?冀州刺史裴徽,博通經世之學,尤喜談《易》《老》《莊》,且與我相知甚篤。若由我舉薦,先生必能獲重用。」
管輅微笑答道:
「我非深淵潛龍,不能自改陰晴。若先生能鼓起東風,我亦願乘雲而上,不辭其志。」
二人遂同赴冀州,謁見裴徽。
裴徽見趙孔曜面色憔悴,驚問其故。趙答曰:
「非病也。我於清河見一匹千里馬,困於馬廄,久不得展。自知才不及伯樂,無力相救,故憂思至此。」
裴問:「此馬在何處?」
趙答:「平原管輅,字公明,年三十六。性情雅正,學識淵博。觀天文,媲美甘公、石申;通《易》理,足與司馬季主比肩。此等奇才,不應埋沒。若能重用,必名揚天下。」
裴徽歎曰:
「我處州郡日久,未見此等奇士。草莽之間,竟藏瑰寶,豈可使千里馬困廄、和氏璧蒙塵!」
遂徵召管輅為文學從事。
二人初會,縱談易理與老莊,自晝至夜,不覺倦怠。時值酷暑,乃移床庭樹下,徹談至雞鳴方散。自此,管輅屢受升遷:先為鉅鹿從事,繼任治中,再為別駕。至正始九年(248年)十月,更被舉為秀才。
同年,管輅與弟弟管季儒同車赴武城西,途中自卜曰:
「若於城中見三狸並聚,則我名聲必將大顯。」
果然至舊城角落,見三狸蹲伏牆側,兄弟大喜。未幾,管輅果然應驗,被舉為秀才,名聲遠播。
bottom of page
